top of page

读书笔记 Sun Tzu the Art of War

  • Jannnice
  • Nov 19, 2019
  • 11 min read

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

三十六计的“计”,是奇谋巧计,阴谋诡计; 《孙子兵法》的计,不是用计,不是奇谋巧计,而是计算的计,是讲计算,不是讲计谋。

把“计”理解为奇谋巧计,是价值观问题, 因为那是人性的弱点,贪巧求速,总想设个奇谋巧计就搞定了。 这恰恰是孙子反对的。《孙子兵法》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,是讲实力决胜的书。_

诸葛亮:奇谋巧计,不是“五事七计”。

《孙子兵法》“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”:而真正的战略,真正的胜战,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,是没有故事的。

敬畏心:

儒家中庸之道:随时警醒省察自己,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,没注意的地方。 孙子则把军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本质提到兵法之首。

孙子兵法不是战法,是不战之法;不是战胜之法,是不战而胜之法;不是战而后胜之法,是先胜而后战之法。

SWOT:“五事七计”

五个科目: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。 “道”,是恩信使民,比较双方的政治,比较双方君主的领导力。 “天”,是上顺天时,“地”是下知地利。同样一件事,有时机才干得成,时机不对就不能干。 “将”,是委任贤能。比较了政治、君主、天时、地利,再比较双方的军队统帅,看谁的将帅厉害。 最后是“法”,这个“法”,不是国内的法治,是军法。国内法治属于道,在最前面。

道:

上下同欲者胜

这里甚至不是战争的正义性,就是人民支不支持。【日本侵华战争】军国主义宣传,日本人民狂热支持战争。中国:军阀混战,国共争锋,无心奋战:输了八年。

林彪‘枪杆子+笔杆子’ 巩固政权

天时:

军事气象学

兵家讲天,应说有三层含义。 第一层是大形势、大战略,举兵前已经定了。 第三层是利用气象条件作战:比如火攻要靠风,这就要靠天。

第二层说得最多,但都是宣传给别人听,“以惑下愚”,自己从来不信:如姜太公所言:“智者不法,愚者拘之。

所以中国人说天时地利人和,天时里面主要也是人和。人和是自己人的和。天时是天下人之和。

地利:《九地篇》

解放军将领粟裕。一靠地图,二靠行军。对地形滚瓜烂熟。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,甚至是比交火战斗更重要的部分。行军,在正确的时间、正确的地点,出现正确的兵力,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 【淮海战役】:行军必是无人之境,交火必是有利地形、优势兵力。 宿营也是战斗的一部分,要按战斗的规划来选择宿营地。宿营既是战斗地形问题,也是士气问题,战斗力问题。

拿破仑说,战场上流再多血,也没有宿营地不卫生对军队的打击更大。、

将: 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

不是简单的排序,更不是独立的存在,必须五德俱备。

智能识权变,识变通。

信:赏罚分明

【秦灭六国】'首级":取敌一首,升爵一级!

【商鞅变法】:立信 立木取信

【西点军校】:对领导力的要求: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,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。

仁: 要爱人,还要悯物。 勤劳、爱兵如子 吴起:埋下头就去用嘴给士兵吸脓。

勇: 决谋合战,当机立断,勇往直前

没有勇,一是决断不了;二是好不容易决定了,执行又不坚决

严: 威刑肃三军也

找碴儿杀人立威,杀那些自以为“有靠山”的人。

孙子杀吴王宠妃,司马穰苴(ráng jū)杀皇上亲信庄贾,都是这个套路。

如何“智信仁勇严”: 曾国藩:没有智!信、仁,能凑合。勇,文弱书生,手无缚鸡之力,再勇也猛不起来。严,“杀人如麻,仁义行天下”,最后得了个“曾剃头”的绰号。

那智和勇怎么补:廉、明。

孙子的将道是“智信仁勇严”,曾国藩加了“廉明”二字。 “廉”就是账目公开透明。

“明”,就是要把下属的表现一一看明。

做领导的,不要只关注事,要关注人。

项羽是冲锋陷阵、身先士卒,刘邦就是只管论功行赏、论过处罚。

曾国藩说,以“廉明”二字为基础,“智信仁勇严”可以积累而得。没有“廉明”的基础,自己不能服众,赏罚又不准确,“智信仁勇严”也是空的。

“法”在末位,简单以军法严明视之。 这一条技术含量太高了,为将者大半工作都在这儿,交战倒是就那一下子。

“曲制”是组织架构、部队编制、指挥系统。 “官道”是人事制度。 “主用”是物资管理和财务制度。 “法”,是管理,是管理办法。

搞企业,一个公司大了,管理跟不上,就一定会崩溃。 今天中国改革成立这么多小组,就是“曲制、官道、主用”都有变化,用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,来推进变革。

英雄是“雄才大略”。张学良评价他爸爸和蒋介石,他说:“我爸爸是有雄才无大略,蒋公是有大略无雄才。”

此言准确!张作霖一代雄才,但没有政治高度。蒋介石有纲领,但才干又弱一些。 “道、天、地”,是大略;“将”和“法”,则是雄才,能组织、动员、驾御、推动。_

雄才又比大略重要。

历代开国者,都是雄才君主和大略谋士的黄金搭档,如刘备与诸葛亮,朱元璋与刘伯温,刘邦与萧何。

“五事七计”,而后知胜负。知胜负,而后举兵决战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

“主孰有道”,前面说的是“令民与上同意也”。要上下一心同欲,就要共享胜利果实,对民众政策得当,对部下舍得封赏。

>>>韩信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作的选择作这一条的注解。 韩信说,项羽对人民残酷,对部下不舍得封赏。刘邦就不一样了,对民众约法三章,对手下封赏放权。

刘邦的“道”,是对手下,激励机制上有道;对民众,政治上有道。

所以有道,是软实力。刘邦有软实力,项羽全是硬实力。

>>>第一个有道的是商汤。 他盖房子挖到一具无名尸骨,庄重地礼葬了。 【网开一面】

>>>有道就是儒家的王道,是巨大的号召力。

孟子讲王道和霸道的区别,说霸道需要大国,需要地盘实力,有多大实力,就霸多大地盘;王道则不需要,小国也可行王道,得天下。汤以七十里,文王以百里,都是诸侯小国,行王道而天下归心。

孟子:王道不是王者之道,是如何成为王者之道。

“将孰有能”,就是比较双方将领本事。

“天地孰得”,看谁得天时地利。

>>>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,俄罗斯占尽天时地利,美国、欧盟只能干瞪眼。

“法令孰行”,设了法令,就不会有人犯,犯了就一定诛杀。 “法令”,法是法律条款,令是行政命令。 >>>曹操【麦田割须】:行军路上正是麦熟之时,他下令:踩坏麦田者斩。结果他自己的马受惊冲到麦田里去了。他拔剑把自己胡子割了,以须代头。

“兵众孰强”,听到擂鼓冲杀就高兴,听到鸣金收兵就气愤。

“士卒孰练”。这一条和“兵众孰强”分开讲,很有意义。 >>>人的可塑性很强,每个人都能成为世界顶级专家,要有这个意识。

平时多流汗,战时少流血。

“赏罚孰明”。赏罚决定战斗力。赏罚的关键:一是及时,二是恰当。

正道与诡道

前面说了孙子的“计”,不是阴谋诡计、奇谋巧计,而是计算比较的计。不过孙子也不是不讲阴谋诡计。“兵者,诡道也”,他下面就要开始讲诡计了。

“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”,在基本面之外,常法之外,造势以相佐。

势是什么呢?“因利而制权也。”

所以“势”,是形势的势,到了战场上,根据形势的变化,如何趋利避害,如何化不利为有利、相机行事,如何借势,如何造势。

原文 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。用而示之不用。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 孙子在这里一口气讲了十二条诡道,大多数诡道的出发点是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,引诱对方失误。 对方不上当,不失误,怎么办呢?等待,跟他熬,派间谍,各种布置安排。总之,一定要等到平衡打破,胜算已见,才能出战。

孙子的观念是先胜后战,不胜不战。没有胜算就等

>>>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中记载,李世民说:‘多方以误’,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引对方误判,做出错误举动,把破绽露出来。” >>>李靖说:“对,打仗就像下棋,一着失误,满盘皆输,捞都捞不回来。”

能而示之不能。

一战而定是真名将,百战百胜,还没解决问题,是兵法没入门,世间并无百战百胜。

>>>李牧败匈奴

战国四大名将之一,赵国将领。另外三位是白起、廉颇、王翦。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:一是准备,二是等待。

准备是自己的事,积蓄实力,操练兵马,鼓舞士气。等待,是等待敌人犯错,等待时机出现。

用而示之不用。

“用而示之不用”和“能而示之不能”是一个意思。

计策都很简单,就那几个,关键是戏怎么演

>>>勾践卧薪尝胆灭夫差,前后共用十八年。 >>>白登之围是典型战例。

成败无定,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

>>>关于自己承担决策责任,曾国藩有过总结,他说我是决策者,决策责任在我,不在幕僚,万事结果不一定,不能简单地以结果去看,不能怪幕僚。

>>>刘邦从白登回军,把之前劝谏他不能打的娄敬从监狱里放出来,封了侯。

这一点他比袁绍强。 >>>官渡之战前,田丰劝谏说宜守不宜战。袁绍说:“乱我军心,把你下狱,得胜回来再处置你!”袁绍战败,诬田丰“幸灾乐祸”,杀了他。

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

这叫“战略欺骗”,核心就是“使敌无备也”。

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,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

>>>著名案例是韩信木罂渡江。

>>>对于射门的人来说,要射得稳、准、狠,如果自己打飞了,人家怎么守你也进不了。对于守门员来说,反应要快,还得有些运气。而且守门员也可以用假动作去骗射门的。

那前锋和守门员平时训练练什么呢?练假动作吗?当然不是,一练体能,二练技术,三练战术配合,这才是战斗的本质。

>>>韩信能打仗,奇谋巧计,给人很大误区,以为打仗就是打这个。而本质上,大将就像总经理,运营管理才是本质。

霸天下的人有三戒:戒贪,戒忿,戒急。

贪心,就会失去越多;忿怒,就容易有难;急躁,就会摔跟头。

审查利害大小而图之,哪需要贪呢?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,衡量彼己,哪需要生对方的气呢?斟酌事情的缓急,从容计划安排,哪需要急躁呢?

下判断、做事业,要把握两条:趋利、避害。趋利和避害的权重,应该至少是相当的。但是,往往都成了七比三,甚至九比一。

第一个观念: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。

“实而备之”,如果敌人兵势既实,则我当为不可胜之计以待之,不要轻举妄动。 >>>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,认为行动才有机会。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:行动必有代价。就像那句常说的话:不作死,就不会死。

第二个观念,胜可知而不可为。如果没有胜算,你想上了战场再强取其胜,那是不可为。

第三个观念,不要百战百胜,要一战而定。

_所以当敌方实而强,我们一要防备避战;二要耐心忍耐;三要外交协调;四要伺其虚懈,等他犯错,引他失误,如李世民言:“多方以误”;五则看准时机,一鼓而下。_

>>>典型战例是吕蒙取关羽。

关羽是典型的百战百胜,一败而亡。

>>>《孙子兵法》说,真正的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,因为善战者不打那么多仗,只打容易的仗,不打跌宕起伏的仗,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。

怒而挠之。

“本谋意识”,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、基本策略。忘了本谋,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。

这种诡计,主要是针对性格刚烈的敌将。性格宽厚者,他本来就不容易冲动,你没法激怒他,引他上钩。

>>>典型战例,是楚汉相争时汉兵击曹咎的“汜水之战”。

>>>诸葛亮对司马懿也使过,不过没成功。

>>>佛经说: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 本谋和初心,是我们每天、每事,要对照检核的,要拒绝冲动,拒绝诱惑,排除干扰,坚持本谋,不忘初心。

卑而骄之。

假装谦卑,让对方骄傲,让对方轻视自己。轻视就不会防备,不防备就可以发动突然袭击。

>>>典型战例是冒顿(mò dú)袭东胡。 佚而劳之。

疲劳战

我们要以逸待劳。敌人如果也很“逸”,就骚扰他,折腾他,让他疲于奔命。

>>>典型战例是春秋时吴楚之战。

>>>三国时期,曹操和袁绍相争,官渡之战前,田丰给袁绍献的也是此计,但袁绍没听。田丰的战略是:操善用兵,不可轻举,不如以久持之。

>>>毛泽东总结红军的战术: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。”也是这个意思。

我们为什么会中“离间计”?

破坏他的外交盟友,离间他的君臣关系。

>>>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,秦国派间谍离间赵王和廉颇,派赵括替廉颇出兵,最终造成长平被坑四十万卒的悲剧。

>>>没有恩就没有怨。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,就是利益之争,打打谈谈。亲人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,成了爱恨情仇。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关系,因为组织本身也是一个竞争和分配机制。离间计,就是外部竞争者,打破竞争的边界,参与到敌方的内部竞争中去,那就四两拨千斤了。

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。

要保持紧张,不可懈怠

>>>我们上中小学的时候,教学楼上都刷着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的标语。

>>>攻其无备:曹操征乌桓

>>>出其不意:邓艾取成都。

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

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
>>>冒顿当初要干的秘密事是谋反,弑父自立。 >>>相反,戊戌变法时,谭嗣同去找袁世凯,就把袁世凯逼到了慈禧太后阵营。
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?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
如果我方多算,敌方少算,则我方胜。如我方少算,敌方多算,则敌方胜。所以战前计算于庙堂,胜负是容易预测的。

多算胜,少算败。多算就可以打,少算就要小心,多想想,多准备准备,如果根本一点胜算都没有,就不要打了。

《计篇》的内容,概括说就是“五事七计,十二诡道”。

>>>“五事七计”,是基本面、实力面、战略面。“五事”,是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,计算比较敌我双方这五个方面

>>>得到“七计”,七个计算比较的结果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 兵法讲庙算,算的就是这“五事七计”,算下来就知道胜负。胜了才打,没有胜算就不打,就韬光养晦,继续准备。准备什么?还是准备“五事七计”,把自己那七个方面的分数打上去。

所以这“五事七计”才是兵法的根本。

>>>上了战场,“兵者,诡道也”,才开始阴谋诡计的发挥,“多方以误之”,想办法引对方失误,这就有“十二诡道”:能而示之不能;用而示之不用;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;利而诱之;乱而取之;实而备之;强而避之;怒而挠之;卑而骄之;佚而劳之;亲而离之;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 这“十二诡道”,就和三十六计差不多,都是奇谋巧计,都是“招”,最能让人津津乐道,引发无数四两拨千斤、花小钱办大事、贪巧求速的遐思。

但是做任何事业,奇谋巧计都不是本质。刘邦赢了项羽,每一步都有奇谋诡道,但本质还是“五事七计”的全面领先,从入关秋毫无犯,“约法三章”开始,刘邦在政治上就已经甩开项羽几条街。 中国历史上奇谋诡道第一人,诸葛亮,他的故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他怎么打也赢不了。因为他的庙算、“五事七计”根本都没有胜算。所以我非常同意司马懿骂他逆天而行。“天”是什么,就是“五事七计”。

我们经营也是一样,你踏踏实实把产品,把服务做好,别老想着有什么“招”。实际上,奇谋诡道很容易,就那几招,其实技术含量很低,主要技术要点在于演戏要演得像而已。但是“五事七计”技术含量就太高了,全是真功夫,是人格,是智慧,是汗水,是时间,是积累。所以人们爱听三十六计,不爱听“五事七计”。

Comments
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